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物流行业知识|欧陆娱乐
  • 欢迎访问欧陆娱乐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021-8863-9099
欧陆娱乐

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9-10 08:34:00

 

研究基础

(一)创新驱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内产业竞争日渐激烈,传统的以资源、成本为核心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成为了企业和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此外,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应用推广,也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从资源环境角度看,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以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为基础(卢现祥等,2023)。这种模式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使得许多资源以高速度被开采、使用和丢弃,而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的再生、回收和循环利用。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大量的生产过程和能源消耗会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刘熹微等,2022)。同时创新驱动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驱动强调以创新为核心,将创新置于企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吴先明等,2024)。其次,创新驱动鼓励开放合作,通过跨界融合、共享资源和知识,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可以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创新。再次,创新驱动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文关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关注员工的创造力和幸福感,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曾经纬等,2023)。最后,创新驱动鼓励创新者承担风险并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提供容错机制和资源支持,进而能够鼓励创新者大胆尝试、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产出。

(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一种经济学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具体而言,全要素生产率能够衡量经济系统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使用下所能实现的产出水平,除了生产要素的贡献之外,还考虑了技术进步和效率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通常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标志性指标,它反映了经济体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提高产出水平(张文卿等,2023)。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以及促进创新,可以增加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论引入到经济发展考量当中,进而形成的全新概念。相比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加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其强调经济发展应当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避免过度消耗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纪建悦等,2023)。同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过程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一方面是资源利用效率,其侧重于衡量经济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物质利用效率等。高效利用资源可以实现更多的产出,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是环境绩效,其用于评估经济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等(刘文俊等,2023)。此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过程也需要考察创新与技术进步,考察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创新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创新可以帮助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同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涉及到经济、环境和技术等方面。首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影响。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从而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苏华等,2022)。其次,经济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高效利用资源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最后,公众对环境的意识和消费行为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消费者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推动企业转向绿色经济模式,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彭山桂等,2023)。同时,公众的环保意识可以促使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理论分析

考虑到创新驱动是一个复杂概念,本文将从创新资源、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探究其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作用。从创新资源角度看,物流企业拥有的资源对其经营以及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能够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运营绩效。创新驱动过程离不开创新资源的获取与积累。这里的创新资源又可以从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量,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员工,能够推动物流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刘战豫等,2018)。同时物流企业需要招聘、培养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和创新文化,以吸引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其次,从财务资源角度看,研发新技术、开展创新项目和推动市场营销需要资金投入。物流企业需要积累足够的财务资源,通过自有资金、融资渠道或合作伙伴的支持,为创新活动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马越越等,2015)。同时,物流企业还需要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再次,创新驱动还需要充足的技术资源。物流企业需要建立和维护技术研发平台,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物流企业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最后,创新驱动还需要充足的市场资源。物流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为创新服务找到市场机会。建立广泛的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的成功。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创新资源的引入与积累在物流企业绿色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利于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创新发展过程的内生动力,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物流企业能够不断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组织创新是物流企业管理和运营方式的创新。具备良好的组织创新能力的物流企业能够通过改进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提高内部协同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李娟等,2019)。市场创新是物流企业开拓新市场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市场创新能力的物流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物流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推进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程,发挥绿色技术的示范效应与溢出效应,推动物流产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另外,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污染物治理水平的提高,这有利于降低物流产业运营过程中污染物的治理成本,进一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驱动不仅能够发挥创新资源与创新能力两个内部要素,也可以从创新环境建设这一外部要素角度,助力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过程。具体而言,可从政策法规、知识共享、绿色金融等角度分析。首先,创新环境中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能够鼓励物流企业从传统产业转向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次,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是促进绿色创新的重要途径。物流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物流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绿色技术、经验和资源。通过开展联合研发项目、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物流企业可以获取前沿的绿色创新知识,加速绿色技术的转化和应用(马越越,2016)。最后,绿色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创新提供融资和投资支持。通过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和绿色贷款等金融工具可以吸引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领域,促进绿色创新的发展。

市场竞争强度是影响创新驱动绿色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竞争强度过低的市场环境中,核心的创新资源往往过度集中于少数核心物流企业当中,产业内部的垄断性质较为严重。此时,核心物流企业的创新意愿严重不足,而非核心物流企业受创新资源限制,其创新活动也难以开展(陈国宏,2023)。因此,过低的市场竞争强度势必会削弱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尽管创新资源相对分散,各物流企业间均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愿以及创新能力,但是为保证物流企业生存,创新产品的价格会随着竞争强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严重压缩了物流企业创新的利润空间。此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企业通常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可能导致物流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上,而忽视了绿色创新所需的投入和长期效益(张燕等,2022)。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往往面临追求短期利益的压力,这可能导致物流企业将重点放在迅速获取市场份额和盈利上,而忽视了绿色创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这也会削弱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只有在适度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核心物流企业为保证持久的竞争力,会加大绿色创新发展的投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非核心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绿色创新发展,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采用GML指数方法进行计算,通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环境指标来衡量,投入指标通过资本、劳动力、能源消耗、网络里程、信息化来衡量,产出指标通过综合周转量、物流产业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衡量,环境指标通过地区GDP、财政支持、居民消费水平来衡量(李健等,2020)。

本文解释变量为创新驱动,从创新资源(IR)、创新能力(IC)以及创新环境(IE)三个子变量进行描述。其中,创新资源采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以及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进行综合评定,创新能力采用创新服务销售收入衡量,创新环境采用全社会中物流企业有研发机构数量以及政府研发资金内部支出进行综合评定(袁茜等,2021)。

门槛变量为市场竞争(MC),其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差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吴昊旻等,2012)。

控制变量包括行业规模(Scale),采用物流行业总产值来衡量;禀赋结构(ES),采用资本与劳动比衡量;资本结构(CS),采用外商以及港澳台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2012-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选取的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方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投资领域统计年鉴》、《可持续发展年鉴》。

(二)模型构建

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创新驱动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本模型结构如下:

图

其中,Y表示内生变量,i表示行业,t表示时间,p表示内生变量的滞后系数,j表示滞后期数,αε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以及随机扰动项。

门槛效应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图

其中,I表示示性函数,η表示门槛值,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μ表示个体效应。

(三)平稳性检验

如表1所示,GTFP、IR、IC、IE的ADF统计量均在0.1水平下不显著,这表明原序列是非平稳序列。通过一阶差分处理后,各变量的ADF统计量均在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I(1)为平稳序列,所以能够构建VAR模型。

(四)脉冲响应分析

在VAR模型基础上,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创新资源(IR)、创新能力(IC)以及创新环境(IE)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冲击的动态特征,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年数,纵轴表示GTFP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双倍标准差偏离带。从图1a中可看出,在二至五期内创新资源的投入引发了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微弱的震荡,第五期后,整体脉冲响应曲线略高于水平线。该结果表明,从长期角度看,创新资源的投入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考虑到创新资源分配比例不合理,创新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创新资源投入的整体响应程度不高。从图1b中可看出,创新能力引入初期(第二期),GTFP显示出明显的负向震荡。随后,在三、四期内表现为较为明显的正向响应。在第五期后,整体脉冲响应曲线变得微弱,且略高于水平线。这表明从短期看,创新能力对GTFP的冲击存在明显的时滞性,在三至四期可达到正向作用的最大效果。而从长期看,创新能力的投入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在图1c中,创新环境对GTFP的冲击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趋于稳定。这表明从短期看,创新环境对GTFP的促进作用也需要一定的过程。从长期看,创新环境的投入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五)门槛回归分析

在门槛效应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先对单一、双、三门槛假设进行回归分析,用于确定门槛的个数。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仅有双门槛效应在5%水平显著,说明存在显著的双门槛作用机制。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

表格图
图片

图1 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脉冲响应

门槛检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当MC≤7.625时,创新驱动的回归系数不显著(0.0143),说明较低的市场竞争强度下,创新驱动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不显著。当7.625

(六)结果讨论

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可从创新资源、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这是由于:首先,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它们对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物流业在创新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着不均匀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例如,部分物流企业可能缺乏创新投入,导致创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弱。其次,创新能力是物流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创新效率和效果。然而,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因此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性,需要物流企业持续投入和培育。最后,创新环境是指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促进程度。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助于激发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然而,创新环境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企业在适应新环境和利用新政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创新驱动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基于市场竞争的双重门槛效应。当MC≤7.625时,创新驱动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不显著;当7.625

表2 门槛检验结果

表格图

注:bootstrap自抽样1000次,*、**、***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显著,下同。

表3 门槛检验参数估计结果

表格图

对策建议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其一,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可通过设立创新基金、科技补贴政策等方式,加大对物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鼓励物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物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其二,搭建创新平台。政府可以支持搭建开放共享的物流创新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建立物流业联合研究院、技术交流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行业内部资源整合和创新成果共享。其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可以加大对物流领域人才培养的投入,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学习物流相关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提供奖学金、补贴等政策,鼓励留学生回国从事物流行业研究和实践,引进国外优秀的物流人才。其四,推动政策创新。政府应根据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法规,鼓励物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物流业向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物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科技项目资助等政策支持,提高物流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其一,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政府应完善物流市场准入机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活跃度;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其二,促进公平竞争。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保障物流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的权利,防止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现象;建立健全物流行业自律机制,鼓励物流企业诚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的可持续性。其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物流企业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提升创新保护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保护物流企业创新成果。其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政府可采取措施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