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物流经济融合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物流行业知识|欧陆娱乐
  • 欢迎访问欧陆娱乐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021-8863-9099
欧陆娱乐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物流经济融合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9-09 09:25:00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持续加速,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经济的基石,其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行业高效运作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高速公路网的迅速扩张,其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随之增加。国内外研究已在高速公路资源优化利用、服务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在促进物流经济发展、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中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现状,探讨其在现代物流背景下的作用与挑战,并提出改进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高速公路网络的高效利用和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

1 高速公路与物流经济的关系

在当前发展阶段,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不仅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和服务质量提高的时期,还是行业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刻,致力于尽快实现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不仅需要推动相关行业朝向更加高端的转型与升级,确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装备和服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必须保证有效支撑并引领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活的期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推动高速公路及其沿线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据此,挖掘高速公路运营服务的潜在价值,提高其服务功能与管理效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高速公路周边经济活动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业界对其称呼多样,包括路沿经济、路延经济、路衍经济及路域经济等,其核心概念是利用高速公路的地理资源,向公路两侧及附近地区扩张,业务范围从公路核心活动向相关行业拓展,通过策略实施与资源开发,形成特定的产业集群或业务网络[1]

高速公路路衍经济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表1所示。在高速公路路衍经济发展中,我国需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作为连接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形成一系列与高速公路相关的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集群。此外,高速公路本身的运营服务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比如增加服务区的商业功能、提升路侧辅助服务等,均是高速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大力推进各业务发展,高速公路不仅可作为连接各地的交通工具,还能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区服务水平。

深入分析高速公路经济发现,交通物流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速公路作为物流运输的主要通道,是支撑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石,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物流行业自身的发展上,还在于高速公路能够显著推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强化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对促进区域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多重作用。首先,能够加速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地区间的经济融合。其次,通过优化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可以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支撑起综合运输体系和多式联运,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最后,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实现物流服务的无缝对接。

表1 高速公路路衍经济业务二维分类

表格图

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其入口出口,尤其是高速与城市、国道的交汇处,可根据周边区域的产业需求,策划和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这些中心不仅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旁或高架桥下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开发仓储设施,还可以促进智慧物流业务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土地资源丰富、物流需求强烈的区域,优先发展高速物流园区,能够广泛满足不同的物流需求。而在物流需求相对集中、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建立物流中心或仓库设施更为合适,这些设施不仅提供仓储、货物装卸和中转服务,还可租赁给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或探索与这些企业进行股权合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

在信息化和物流服务较为先进的地区,发展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一项显著趋势,通过提高物流信息化的附加服务能力,可推动物流行业向更加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2 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 高速公路资源优势明显

截至2021年末,我国高速公路网已达到令人瞩目的规模,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普通国道的里程更是超过25万公里。此外,高速公路沿途的服务区数量接近3400个,加之丰富的沿线场站、进出口及土地资源,构成我国高速公路资源的宏大体系。这些资源因能够集聚、带动和辐射周边经济而拥有独特的价值与潜能。然而,目前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仍显不足,大量资源处于未充分利用状态[3]

具体而言,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服务区及场站等资源因交通条件优越、空间广阔且成本效益高,可提供极佳的物流园区建设地点,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物流业务的落户,还能将传统的物流节点转化为富有经济价值的通道经济中心。例如,广东圣堂服务区和江苏堰桥服务区利用空间资源发展物流业务;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G30连霍高速柳沟河出口开发城市快递分拨中心,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赢得众多快递企业的支持与青睐。这些实践案例表明,通过创新思维和有效策略,高速公路资源的优势可以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为物流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 物流发展势头强劲

物流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2021年的数据,我国物流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动力,需求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标志着社会物流总量的增长速度回归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2021年全年的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35.2万亿元,相比“十三五”计划初期增长1.5倍[4]。考虑到价格的可比性,这一增长率在年度对比中达到9.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两项重要文件,旨在依托农村公路网络,积极寻找促进路衍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文件还强调,需要探索如何将交通资源与土地、旅游、矿产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促进路衍经济和站场经济的发展。2020年以来,社会物流总量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物流需求的增长率亦稳步上升,不仅反映出物流行业本身的强劲发展势头,还为公路与物流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此背景下,公路物流经济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可见未来在公路与物流的融合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3 相关政策支持有力

最近几年内,国家及各相关省份的部委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旨在促进路衍经济成长。这些政策为高速公路与物流行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反映出国家对路衍经济蓬勃发展趋势的高度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两项重要文件,旨在依托农村公路网络,积极寻找促进路衍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文件中还强调,需要探索如何将交通资源与土地、旅游、矿产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促进路衍经济和站场经济的发展[5]

各个省份也不甘落后,纷纷提出加快路衍经济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物流经济领域。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实施,不仅展示出地方政府对路衍经济发展潜力的认可,还为高速公路物流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通过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可有力推动公路物流经济向更加高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3 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1 重视程度不足

路衍经济开始发展以来,“公路+物流”的模式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在不同地区,对于路衍经济及公路与物流的深度融合发展关注和实施的热情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高速公路沿线土地、服务区及站场等关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地区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现状不利于公路资源的有效利用,且很难快速推进公路与物流融合发展。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虽然路衍经济的概念已被提出并逐步被认可,但在具体的政策推广、资源配置及实施策略上,依然缺乏均衡和系统性的规划与支持[6]

3.2 地企联动不足

在高速公路物流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交通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大量位于高速公路沿线的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和站场资源,通常处于交通企业的管理或运营之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宝贵的资源往往未被有效纳入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导致在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深度融合,不仅阻碍双方找到共同发展的切入点,还未能开辟物流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径,无法建立互补、互动、共促的产业生态系统。由此可见,在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交通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

3.3 行业协同不强

在目前的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已经涌现出众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商业贸易、医药和冷链物流等不同流通领域构建出各自的区域性产业链。然而,随着交通行业及其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这些领域,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及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状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市场的活力和创新,但也给高速公路与物流领域的深度融合带来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行业协同机制不足上。在不同的物流子领域内,缺乏有效的行业间合作与协同机制,各方往往更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非寻求共同发展的可能,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效率的低下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个公路物流经济的健康发展[7]

4 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策略

4.1 充分依托高速公路路衍经济发展大势

路衍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和转型而兴起,体现出一种开放和融合的特性。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标志着公路交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还展示出交通行业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追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尝试,成为公路交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已使路衍经济呈现出健康的增长态势,其理论基础、价值系统和发展机制等均得到持续完善和深化。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0个省份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路衍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模式的核心要义和实施路径越发清晰,为各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被纳入部分省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计划中,表明路衍经济已经获得政府层面的高度认可和行业的广泛支持,形成了一个利于其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

在此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物流”作为路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紧密结合路衍经济的融合本质,推动公路与物流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抓住路衍经济政策带来的各种红利,还要围绕其核心特征,努力扩大和强化交通物流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从而促进路衍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为高速公路物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交通物流产业的繁荣。

4.2 围绕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基地型公路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扩展,高速公路在物流行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物流对高速公路的依赖也日益增强。通过将全国乃至地区物流枢纽的布局与公路网络的建设相结合,可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和出口处建立基地型的公路港。基地不仅能实现公路与铁路、海港、机场等交通方式的有效连接,还能将其打造成为交通与物流的关键转运站、集散中心和接驳点[9]

基地型公路港的建设依托高速公路的核心地位,将着眼于区域内及某些地方的综合交通枢纽。此外,随着高速公路在物流枢纽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与关键物流路径、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系统的协同发展,高速公路将更加紧密地服务地区特色产业,例如大宗商品、农产品和商贸流通等。这种集多式联运、快速零担运输及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全功能一站式交通物流枢纽,为地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服务。

通过优化公路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在关键交通与物流节点布置一系列基地型公路港,不仅能产生显著的规模效应,还能促使形成强有力的网络效应。在此基础上,开发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区域、附近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及相邻站场资源,采纳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如土地入股、合作开发、融资租赁等,与行业内领先的物流企业共建项目。吸引交通和物流企业的共同投入,努力营造一个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的高速公路港物流平台,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动能。

4.3 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驿站型公路港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迅速扩张,服务区的数量也持续增加,许多服务区选择在城镇或村庄附近的战略位置,不仅让其成为交通的枢纽点,还赋予物流集散的地理优势。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立驿站型公路港,已成为推动公路物流融合发展的关键途径。在规划和布局方面,应根据服务区的具体位置、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及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等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分类施策和规模设计,特别是针对市县级城市建设的货物转运中心,服务中心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内的货物流通和分发。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运营和管理这些服务区的单位或企业可采取创新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探索共享服务区的建设模式。采用软隔离设施,例如设置专门的通道和区域,可以实现人流和车流的有效分离,同时能将货物运输与乘客服务区分开,从而大幅提高驿站型公路港的操作效率,优化现有的高速公路资源,促进公路物流业的高效运作,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4 逐步建立“高速公路+物流”供应链体系

为了最大化地发挥高速公路交通行业及其企业在物流领域的潜力,关键在于利用其在物流设施、资源、信息处理及运营资本管理方面的显著优势,依据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如智能物流系统、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及业务整合策略,可逐步构建高效的“高速公路+物流”供应链体系。此一体化模型不仅可以实现公路交通与物流信息流的高度融合,覆盖从建设、维护、运营到运输和服务等全方位,还对公路交通产业链在物流、仓储和信息处理等关键需求进行精确分析。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整合,有效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为公路交通与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10]

通过集中各类元素建设一个全面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成为可能,将促进公路交通与物流服务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为快速、准确的服务。此外,这一供应链体系将为公路物流经济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促进公路交通与物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双方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深入分析高速公路物流经济的运营管理现状,在高速公路运营发展中,物流经济是路衍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已展现出更大的活力和潜力。在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中,我国需要不断深化公路与物流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供应链体系,服务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各方应持续关注高速公路物流经济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共同推进高速公路物流经济朝着更加开放、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