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物流行业知识|欧陆娱乐
  • 欢迎访问欧陆娱乐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021-8863-9099
欧陆娱乐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7-22 12:10:00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根基是农村电商物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大力度实施“数商兴农”“快递进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三大强基固本工程,这标志着国家鼓励通过数字互联网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但当前农村电商物流整体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不足和中间损耗大等问题。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信息化技术建设、提升物流效率等,才能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1“互联网+”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1.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电商物流发展

为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要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包括鼓励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建设乡镇商贸配送中心,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等内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应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当前农村物流资源,建设改进农村地区物流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网点,切实解决好农村电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的意见》,明确给出了农村物流发展的新格局。此外,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从2015—2019年在全国开展了“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给予各示范县资金和政策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及物流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底,中央财政共重点支持了千余个县域试点工作,覆盖国家级贫困县近八百个。

此外,国家和地方还相继出台了与电商物流相关的专项发展规划和标准。2023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约500个县域商业“领跑县”,同时进行一系列县级物流派送中心的建设和改造。条件良好的地区可以实现村村通快递的模式,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更好地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1.2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已经具备了农村电商物流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农村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这些条件为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经济日报社2021年对我国16个省份125个村庄的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数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以道路交通设施为例,村主干道的平均宽度达到5.59 m,村内的硬化道路占全村道路总长度的比重平均达到59.9%。此外,村内提供的客运班车或公交车平均达到5辆,有90.4%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村庄的公共交通越来越便利。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各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已达100%,光纤和4G网络的覆盖率均超过99%,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同网同速”。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1]。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为农村电商物流提供了人才和信息服务保障。《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显示,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在线公开率超过70%。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设运营益农信息设施46.7万个,提供各类服务9.8亿人次。

1.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有效激发了农村电商物流需求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作为承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其需求持续高涨,许多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纷纷开展农村物流布局[2]。目前,农村电商主体主要包括阿里、京东、拼多多和苏宁等电商企业。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推动者,农村电商主体在推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以拼多多为例,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活跃商家数量接近60万,由平台直接带动的新农人近万名,覆盖了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并在全国农产区建立分拣、包装、物流的分布式中心,直连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外,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处于快速增长和扩张期。截至2022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人,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17万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 313.8亿元,同比增长9.2%。2023年,商务部共支持建设了2 600多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超过15万个农村电商和快递服务站点。在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主席李晓林预测,从2024年开始,将会有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等重点产业和领域。

2“互联网+”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电商物流存在天然的分散性、季节性和小规模性问题

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村庄之间的距离较远,导致物流配送的路程较长。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利,物流运输成本较高,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分散性。另外,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在不同季节会有明显波动,不同季节农村电商物流的需求量和运营模式也会有所变化[3]。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消费群体分散,单个村庄或农户的消费需求相对有限。这种小规模的消费市场使得农村电商物流面临着规模经济效益较低的挑战,需要灵活的运营策略和成本控制机制。

2.2物流信息化程度不足

我国农村电商物流数字信息化在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7.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比全国低11%),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较低的信息化水平,大多农村电商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拣装卸方式,而部分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货物跟踪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等都未得到有效推广与运用。此外,农村物流还未搭建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各家快递公司各自为政,没有做到资源和信息的共建共享,无法形成规模效应[4]。缺乏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导致农村电商物流无法实现产品订单、库存、运输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各个环节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无法共享和整合,导致物流效率低下。由于信息化程度不足,农村电商物流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缺乏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5]

2.3中间损耗大,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电商物流运输中间损耗很大,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实施意见》数据显示,我国果蔬类生鲜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约25%~30%,每年全国约有1 200万t水果和1.3亿t蔬菜腐损。部分农村地区的运输条件相对较差,道路状况不佳,运输工具老化,运输过程中一旦震动颠簸就会对农产品造成损坏,尤其是对于易碎的农产品,如鲜花、蛋类等。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运输过程管理,如路线规划不合理、装载方式不科学、运输监控不到位等,容易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或者货物遗失,增加损耗。此外,还有可能因为农产品包装不合理、采摘处理不当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增加中间损耗[6]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当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难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占整个成本构成的40%以上,鲜活产品物流成本占比高达60%左右,世界发达国家通常将物流成本控制在10%左右。农村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如山区、水域等地形限制了物流运输的顺畅度和速度。末端配送难度大,进村道路条件不佳,村庄内部道路狭窄,这些因素也增加了末端配送的成本,包括人力、车辆和时间成本。此外,农村地区运输工具老化,冷链物流设施投资和运营成本高,缺乏标准化的物流流程和规范也导致了整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7]。高物流成本制约了农村电商物流业务的迅速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电商市场的扩展。

2.4冷链设施薄弱,运载能力不足

在冷链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冷库、保温车和冷藏车比例偏低;冷库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中东部的地区冷库数量相对充足,而作为生鲜农产品供应地西部地区冷库数量明显不足;城市地区冷库多,农产品生产地冷库设施不全[8]。此外,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在预冷、速冻、冷藏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缺乏独立的冷链体系,阻碍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3“互联网+”新形势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对策

3.1协调规划,弱化农村电商物流天然存在的问题

(1)政府方面,需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物流配送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对本地农村物流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2)物流企业方面,一是与农村电商平台建立季节性合作机制,提前对不同季节的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和规划,预测需求高峰期,合理安排物流资源,确保物流运作的顺畅和高效;二是整合资源,提高规模化运营效率,如合并多个小订单或小村庄的配送需求,进行批量化处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三是在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集中式配送中心,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将货物从集散地点集中配送到各个村庄,缩短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解决农村电商物流分散性问题。

3.2加强数字信息化技术建设,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

(1)政府方面,加强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为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农村物流信息化人才缺失问题,可以在当地建立数字信息化教育与培训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在线向农民传授数字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此外,探索创新的人才引进模式,例如与高校合作开展实习计划、设立数字信息化人才奖励计划等,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到农村从事相关工作。

(2)物流企业方面,条件允许的农村地区可以引入能够实现产品订单、库存、运输等信息实时监控和管理的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包括物流管理软件、仓储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以提高信息共享和整合效率。偏远农村地区可以运用简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例如使用基于手机短信或简易App的订单和库存管理系统,以确保易用性和适应性。

3.3提升物流效率,削减中间损耗与物流成本

(1)政府方面,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和加强运输过程的管理。如投资改善农村地区的运输基础设施,修复道路、提高运输条件,减少因运输环境导致的损耗;建立科学的运输规划和监控体系,确保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顺畅,减少事故和货物遗失。

(2)农产品供应商方面,设计合理的农产品保护包装或农产品就地加工。如利用合适的保鲜包装、防震包装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抗运输能力,降低损耗;将农产品在产地进行初加工,降低其易腐性和易变质性,减少长途运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9]

(3)物流企业方面,创新配送方式,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电商众包物流配送网络平台。农村居民可以在平台上利用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平台实名登记注册,并缴纳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参与众包配送平台上的货物配送抢单,系统自动识别分配,完成配送任务后即可获得佣金[10]。这样可以通过吸引周边居民参与配送,分担物流成本,提高配送覆盖率和效率。

3.4完善冷链基础设施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1)政府方面,吸纳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共同促进冷链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政府在农村地区增设冷库、购置保温车和冷藏车等设备数量,降低企业购置新冷链设备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冷链设施建设和运营,如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冷链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冷链设施等。

(2)物流企业方面,一是要加大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先进的预冷、速冻、冷藏等冷链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包括在设备、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方面的创新;二是要加快制定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包括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控制要求等,以确保冷链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切实提高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的质量与效率。通过规范标准的农村电商冷链物流体系,由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进行标准化配送,统一管理配送车辆的编码系统,结合视频监控和大数据模拟技术,既能确保农产品低温运输和配送的标准化,也能满足购买者对产品品质、物流过程和信息真实性的追溯要求,促进冷链物流和大数据生态电商融合一体发展[11]

4结语

“互联网+”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需要各方合作共建农村电商物流生态系统,包括政府、物流企业、农产品供应商和农民等,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健康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