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创新驱动,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朝着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更为平稳,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多元。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摆脱旧的模式,各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适应新常态和与之相对应的宏观政策,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河南时提出的概念,我国目前正处在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行业发展应当遵循现阶段的发展特征,适应我国的经济新常态,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遵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保持中国经济长久发展的生命力,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012年之前,我国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我国正式进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新常态追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新常态意味着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粗放式增长正式告别。经济新常态绝不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新趋势,要求各行各业要在积极状态下掌握主动权[1]。
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变化。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各行业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创新,以此来释放消费潜力。
济新常态下下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升,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渐转变为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传统产业供给能力超出需求,需要进行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而新兴产业、服务业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生产更加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的新特征。从投资需求上来看,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相对饱和,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拥有更大的投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依靠劳动力、资本和资源这三大传统的要素,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由投资来驱动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逐渐提升,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需要达到统一,提高生产效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行业高速发展,已然成为物流大国,但并不是物流强国。物流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物流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但物流业依然存在粗放和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物流总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特别是新常态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下,物流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政策角度来看,物流行业作为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的新兴产业,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新常态概念提出以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关于促进物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物流行业发展规划,物流行业发展前期,国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了电子商务、物流、多式联运等多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并逐步建立高效、环保、先进的现代物流体系。
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国家级五年规划,文件中分别做出了六方面的具体安排,包括物流枢纽的资源整合、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物流服务价值链条的延伸、物流服务对民生的保障支持以及现代物流安全应急能力的发展。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计划到2025年,我国能够建成智慧化、绿色化、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除了国家级的政策扶持外,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自身物流行业特点做出了政策规划。例如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对现代物流做出了“十四五”时期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天津市做出了航空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做出了“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国家的政策扶持指引物流行业和各地物流的发展,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建设、体系等方面的保障[3]。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有更广阔的平台去选择和比较高质量的产品,网络购物成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增加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对物流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物流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节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下,消费者对冷链物流、仓储货运、“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费者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物流新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面对高质量、高效率、多元化的需求,物流行业需要不断发展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现代物流能够发挥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的作用,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与强大的内需所适配。
经济新常态下,物流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投资机遇,国家创新物流行业的投融资支持方式,鼓励物流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积极发起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物流企业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以政策的支持来促进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保障企业的融资链条保持稳定。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促进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各行业形成了长效的供应链关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化物流服务的不断完善,提高了产业链的安全和供应链的风险应对能力,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机遇。“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对物流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发挥作用,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引导资金向创新型企业流入。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物流的不断创新。现代物流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智慧化改造与网络化升级的新机遇。数字化服务、云平台、云服务的建设,加速了物流数据流动,提高了物流数据的应用价值,为个性化服务、跨境电商的发展、国际物流的互认、互检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移动通信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相关设备设施的建造,加快了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仓储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智慧化技术和物流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多个创新成果,使智慧物流、无人化物流、自动化物流等成为新的趋势,智慧化改造的成本不断降低,中小微物流企业也能使用成本更低、更易维护的智慧装备,促进产业的高速发展。
网络化的升级为现代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安全性发展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还为用户提供更加透明化、共享化的服务。物流行业发展无人配送、共享物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能够共享开放的物流公共数据,快速高效地实现物流企业的数据对接,实现物流的提质增效降本[4]。
物流行业在部分地区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不充分,尤其是在城乡地区和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地区等,物流行业发展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多式联运体系,物流行业的新发展格局难以形成。部分地区的低端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物流高质量服务的需求,中高端服务明显供给不足,物流行业全链条运行的效率较低,成本还需降低。在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下,物流产业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但是经济效益仍然不足。尤其是公路货运,存在一定的不正当竞争情况。现代物流的体系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网络还需不断完善。在消费者对物流的多元需求下,物流产业在冷链物流、应急物流、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有待提升。
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与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类技术、设备、平台大量应用在物流行业中,促进了物流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服务的不断升级。然而设备设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尤其需要高复合型的高端物流人才来提升物流行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现阶段,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却难以满足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人才体系仍需完善,以对物流领域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提供新的发展支持[5]。
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关注绿色节能和低碳管理。车辆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国家对大柴油货车污染的治理、碳排放税等环保政策,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运输需要与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相结合,加快运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需要做好绿色低碳管理,加大新能源叉车等环保车辆的投入使用。绿色物流对运输设备的更换和调整提出了挑战。除此之外。在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还涉及绿色物流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以及货物包装的管理,物流包装过程中需要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加大周转箱等设施的应用。物流企业需要对相应的物流设施、器具包装等作出调整,促进产品的回收和物质循环,降低物流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物流产业对能源有极强的依赖性,能源维持公路运输、航运、海运、铁路运输等不同物流运输形式的稳定,在不断提倡低碳化的前提下,少部分物流运输改为新能源形式。而更多地则仍旧以化石燃料能源为主来进行物流运输。这由我国的能源结构所决定,新能源开发投资不足且成本较高。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来改变能源结构,形成健康的企业环境。但对企业来说,新能源的使用难以获得较高的成本,企业难以用新能源来代替。企业展开绿色运输的积极性不足,即使在政府的补贴之下,也难以自主地进行能源更替。
物流行业的公路运输有较强的依赖性,总运输比例达到70%以上。而在各类运输中,能耗最高的便是公路运输,这也就意味着,物流业更依赖能耗最高的运输方式,且这种运输方式承载了我国物流运输的主要任务。扭转这种局面需要铁路、水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对路径进行合理优化,达到承载能力、成本、效率等方面最优的选择[6]。
物流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物流行业中所使用的各类工具、设备等都需要实现标准化,并且各类产品的标准都需要相互匹配和对接。当物流行业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技术时,先前产品的标准化都要做出新的调整。物流行业各类运输物品的使用,能够降低企业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物流的运输效率,促进物品的重复使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效果。以标准化托盘的为例,我国推行标准化托盘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货船、货舱等同样实现标准化,来与这项物流装备进行标准对接,影响整个生产线装备的相关标准。当物流行业出现新的业态和新的装备时,标准化始终会成为新的路径依赖问题。
在过去的经济模式下,我国物流业也处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较为依赖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创新力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力成为新的驱动要素,物流业需要从过去的依赖模式中做出转变,寻找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驱动要素来提升盈利能力。在创新驱动下,行业发展需要与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等相适应。但在物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对外国先进技术的依赖性超强,国内的创新环境难以形成,依赖国内技术难以使物流业快速获得降本增效提质。
物流发展需要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使服务内容更加细化,从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出发,提高服务质量来应对经济新常态结构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流需求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面对不断增大的内部需求,我国物流业社会物流总额不断提升且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居民物流总额占近一半的比例,居民对物流的需求远高于工业品和进口货物对物流的需求,保持着极高的增长态势,国民的电商消费增长速度较快,与之相对应的,物流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也逐年提升。
物流行业的精细化发展,需要瞄准重点的发展方向,依托国家当前的物流枢纽整合区域和物流设施资源,优化物流运输路径、工具的选择。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数字化技术、智慧化技术和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装卸等相结合,发展乡村物流、冷链应急物流、航空物流等短板,满足不同人群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促进现代物流的精细化发展[7]。
加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发展多种服务形式,根据地域的城市建设、人群需求、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健全分级配送,干线、支线、末端配送一体化运作,加快快递直通乡村的建设,加快冷链物流的覆盖,同时加强冷链动态监测和追溯体系的建设,保证食品安全。完善农村物流节点网络,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在偏远地区建设物流综合服务站,完善站点功能。
关注农业、工业等产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满足农产品电商和物流服务的协同发展,使商贸渠道拓展和农业物流服务相互促进。对商贸物流需要加强物流设施的建设,在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等商贸区域,配置物流设施、智慧快递箱等基础设施,完善相应配送网点的设施网络,发展即时配送、自助提货等新的配送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物流需求。在港口、机场等位置加快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设置仓储保鲜、移动冷库等物流设施和装备,提高冷链设施的覆盖水平,关注新的内需形式,发展精细化物流的新业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物流总额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经济新常态也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开门槛较低、经营主体复杂、市场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从事货物运输的经营户数量较多,在市场中较为散,存在较大的经济不对称情况,尤其是公路行业,恶意竞争较为严重。
现代物流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产业,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要素成本难以降低,即使在政策的扶持之下,原本的中小物流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通过平台整合、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依托于信息化平台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整合较为分散的物流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促进行业整体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利润。以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的形式来提升物流企业。通过加强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使物流企业做大做精做强。进而整合中小微企业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基础标准体系的建设,使国内物流的相关标准和国际物流相接轨,制定并推动基础通用、产业共性的物流技术标准。制定物流行业设施、装备、专用工具等物品的技术标准,对物流行业中的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个环节制定各类作业项目的标准,对现代物流的平台建设、信息化等提出相应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在行业内逐步提升标准的使用率。以标准化来降低物流行业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消除贸易壁垒,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和高效化,避免物流包装、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出现冲突。
在工业4.0和智能化时代,智慧物流应运而生,物流的流程和分工合作方式也需要按照智慧化的方向做出调整。各区域、各产业和各系统之间需要进行协调联动,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和服务效率。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应用,能够为物流业提供智能识别、智能追踪、信息处理等智能化技术,促使物流行业提供高效、安全、可控、灵敏、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建造包括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在内的新型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将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慧决策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在智能化物流之中,推动物流的数字化转型。将网络化技术应用在物流行业之中,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公路交通、铁路港口航空等相关物流信息进行数据公开,利用统一的服务平台来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提高物流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极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逐年上升。我国必须秉持绿色理念来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
物流行业将化石能源作为主要的生产能源,该种生产方式会产生大量的能耗、碳排放和污染物,物流行业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运作模式之下,从企业的利益角度来讲,需要承担更高的“碳税”,从国家经济发展来看,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物流行业需要积极开展绿色节能和低碳管理,推广使用循环包装,使用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符合排放标准的货运车辆等,控制碳排放,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实现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
物流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现状而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需要目标明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做出业态、模式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把握好与市场的界限,不断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从而实现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