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对策研究|物流行业知识|欧陆娱乐
  • 欢迎访问欧陆娱乐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021-8863-9099
欧陆娱乐

数字化时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对策研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6-21 08:36:00

 当前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和新零售业的变革,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进入高速发展期,在互联网不断推进产销对接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应季果蔬上市期间,在农产品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的推动下,生鲜农产品的寄递需求激增,由此产生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重视度越来越高,并且对于个性化的寄递需求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时效性、易腐、易烂等特点,农产品的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要求比较高。因此,顺应数字化时代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急需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更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供应需求。

为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1]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1.1 预防农产品的易腐性

农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容易腐烂,不容易保存,所以冷链物流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缩短储运时间。在农产品采收、装卸、储存、运输等流通环节对新鲜农产品的损耗也尤为明显,新鲜蔬菜、水果质地鲜嫩,受损后易腐烂、变质。此外,农产品的易腐特点很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1.2 保证配送的时效性

在农产品的采摘、加工过程中,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因为大多数农产品保存时间比较短。为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农产品刚采摘下来就要进行预冷,并在后续的存储、运输、流通等环节都要求处于低温状态,因此要求冷链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需要配送及时,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1.3 物流成本增高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必须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等冷藏设备,并安装温控设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全程温湿度监控["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2px; color: rgb(47, 139, 214);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none;">2]。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成本偏高。尤其是水果和蔬菜易腐烂变质,会受到周围诸多因素的影响,还会面临一定的损失。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1 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一,由于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生鲜食品的远距离运输需求增多,推动了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网购生鲜商品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其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全力助推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环境持续改善。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 688亿元,同比增长3.3%,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2.1亿t,同比增长5.2%,保持稳定增长,在我国各品类冷链流通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冷链市场体量稳步扩大[3]

2.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第三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公布,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更加优化,逐渐形成贯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中原等城市群的冷链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服务覆盖范围更广[3]。此外,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行业背景下,一些社会资本开始参与投资建设冷链基础设施,例如一些大型农业企业、零售企业和批发市场开始自建冷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2年间,我国冷库库容量和冷藏车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图1和图2),其中冷库库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34%,冷藏车数量平均增长率为3.81%,为我国持续增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重要的设施保障。

正在加载图片

图1 2019—2022年我国冷库库容量   下载原图

 

正在加载图片

图2 2019—2022年我国冷藏车数   下载原图

 

数据来源:中冷联盟

2.1.3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断创新

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冷链制冷设备不断更新和升级,先进的制冷技术,如真空冷却、微波制冷等不仅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还实现了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农产品结构和包装形式的变革,尤其是小包装冷冻农产品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冻结技术有了快速进步,主要采用快速、连续式冻结装置,加快了冻结速度,并提高了冻品的质量["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2px; color: rgb(47, 139, 214);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none;">4]。果蔬冷链方面的制冷技术,如喷射性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技术等也有所创新,其目的就是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保鲜期,降低食品浪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供应链需求。另外,产后商品处理、食品安全追溯、温湿度监测、农产品质量等级化等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2.1.4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为了适应我国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量农产品产业链迅速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不断涌现[5]。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加速成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呈现出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例如,京东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了覆盖300多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解决了农村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足问题;菜鸟通过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供需方提供更全面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顺丰全业态冷链物流,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等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新鲜和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农产品在采摘后由于新鲜度的要求,需要进行快速冷却和保鲜处理,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十分分散,加之农村地区的物流能力比较弱,产地冷藏保鲜“最先一公里”短板突出,农产品的品质与保鲜效果大大降低。例如,在蔬菜、水果的产地预冷环节,生产者的技术、设备设施往往达不到标准,不但给后续的运输、仓储环节增加难度,而且腐损率高["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2px; color: rgb(47, 139, 214);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none;">6]

2.2.2 产销衔接还不够紧密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同时也出现了“断链”“伪冷链”等问题,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浪费较多,再加上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农产品滞销与产能过剩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不畅。

2.2.3 冷链物流全程一体化、标准水平较低

一是尚未形成全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供应链条中信息共享度底,农产品的生产信息、流通信息和消费者需求信息之间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主要表现为产地预冷、冷藏车、物流中心冷库、末端保鲜冷藏快递柜等物流环节,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二是农产品追溯系统尚未全国统一。例如,各省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溯源管理,但各省的冷链政策、标准化制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无法实现冷链物流数据的互联互通。三是标准化水平低。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研发滞后,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无缝衔接,容易出现运输环节的漏洞,如温度控制不当、保鲜包装不足等,导致农产品在保质期内易受到污染和破坏。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

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强与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中心的有效衔接,建立起“骨干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生鲜电商”的多渠道流通格局[7]。完善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例如,县域建设冷链物流园,乡镇设冷藏中心,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集镇为辅助、向乡村辐射”的冷链物流网络。完善产地集配中心配套功能建设,支持合作社、电商和商贸企业建设集农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分拣包装、检测等综合性产后商品处理功能的集配中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有效提升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

3.2 完善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短板

把冷库尽可能往前端转移,增设田间冷库,建设一批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及商品化处理配套设施设备,在田间地头增设小型预冷移动仓储设施,满足田头预冷、冷藏需求["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2px; color: rgb(47, 139, 214);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none;">9]。同时,还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和从业人员了解并应用最新冷链物流技术,如分拣、包装和质量控制等,提高农产品产地处理水平,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3 加强产销对接,推广产地直销流通模式

发挥电商直播优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电商中的创新应用,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等举措,加快完善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合力深挖市场需求,形成规模效应,加速开辟农产品出村进城的绿色通道。例如在农产品集中上市期间,基地与电商平台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长效机制,搭建线上销售“快车道”,同时与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开展合作,在采购源头或加工企业设置揽收点,提高农产品运输时效,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强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产地直供直销模式,进一步拓宽地产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实现从农田到商超的无缝衔接。

3.4 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发展共享物流

首先,建立专业化冷链物流网络货运平台,集中整合冷链租赁和配送市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运营成本和采购成本。同时,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共享,包括冷库、冷藏车等,减少闲置资源浪费,降低冷链物流的整体成本。其次,加强信息和人员的共享,扩展冷链物流渠道,通过信息共享安排运输和协调各环节,人员共享传递专业技能和经验,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品质。最后,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引导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合理规划和管理冷库容量,打造以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为龙头的冷链物流产业集群,降低冷库的闲置成本,确保资源充分利用。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调节供需能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和品质,逐步形成高效畅通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让农产品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3.5 构建全程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建立冷链体系全程系统温度监控,全程标准化配送,并建立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全程温湿度、来源去向可追溯,保证商品的品质安全、到店新鲜,使消费者第一时间享受到新鲜健康的食品["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2px; color: rgb(47, 139, 214);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none;">14],切实提高冷链流通率、有效降低腐损率和物流成本。

4 结语

新零售的出现给生鲜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也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为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充足人才储备,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政府需要不断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构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拓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范围,对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短板,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